
- MSIY电主轴
- 试验机
- 浮动去毛刺主轴
- 螺帽规
- 三线规
- 国产扭力工具
- 推拉力计
- 超声波切割刀
- RHEINTACHO速度测试
- ROCKLE水平仪
- PI-TAPE圆周尺
- 进口针规
- 橡胶硬度计
- 高斯计
- SPI水平仪
- 间隙规
- 日本SUN间隙片
- 机床水平仪
- SUPERTECH间隙片
- SWAN段差尺/球规
- 高速主轴
- RSK偏摆仪
- UNIVERSAL同心度仪
- 内径卡规
- XEBEC纤维油石
- 塞规/环规
- 记号笔
- 精密量表
- 高度计
- 工程师ENGINEER
- 厚度计
- MINIMO打磨机
- 复制胶膜
- 工业粘胶剂
- oskar schwenk
- SPI内视镜
- 卡尺
- 内径/外径千分尺
- 研磨、抛光、去毛刺
- 阿肯色油石
- 强力磁性吸盘
- DMT磨刀石
- FISSO磁性表座
- MITUTOYO
- TOHICHI
- FUJITOOL量具
- FUJIGEN倒角刀
- 德国NOVAPAX
- 富士元倒角刀
- NSK
- 角度计
- 扭力工具
- 得乐TECLOCK
- KROEPLIN卡规
- 日本SK精密量规
- IMADA推拉力计
- AAA研磨油石
- MARUI角度计
- 大和化成橡胶磨头
- 进口百分表
德国Kroeplin的品牌历史,始于1883,历史悠久!
当海因里希·卡尔·克洛普林(Heinrich CarlKroeplin)于1883年在他的家乡比绍(前身为梅克伦堡-舒韦林大公国)建立独立的制表大师时,对于任何一家为国际知名的高度专业化的公司奠定了知识基础的人来说,肯定是不会想到的。然而,已经有了一种国际化的感觉,因为HCKroeplin并没有仅仅对德国各个主要城市的教师进行培训。他上过瑞士技术学校,然后在日内瓦湖和法国南部的公司工作。
在他的工作室中,他很快实现了自己在测量仪器领域的发展。他在巴黎世界展览会上收集了有关潜在用户和*新方法的信息。他的首批成功包括用于光学行业的球度计和透镜计以及气压计。在很短的时间内,制表商的车间变成了一家不断从事开发的制造公司,与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的进口商签订了合同,其产品是莱比锡博览会的特色之一。HCKrplin的女son电气工程师Gustav Adolf Stier于1909年加入公司时,公司在大学城罗斯托克成立。
由于**次世界大战,生产计划暂时转移到飞机的气压高度计上。1918/1919年末,HCKr?plin退出了业务,将公司平均分给了他的女son和儿子Heinrich。产品开发继续以当前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不断使用新技术。生产设施扩大了数倍,合格员工人数稳定增长,到1929年,外国企业所占比例上升到70%。“纽约证券交易所崩溃”之后的全球经济危机并没有使公司受到影响,但是它可以通过适应市场变化的形势来克服。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儿子卡尔·海因里希·斯特尔(Karl Heinrich Stier)成为共同所有人,他特别负责湿度测定,还为机械工程,发动机,汽车和飞机行业的新客户群创造了条件。随着**批精密测量仪器的不断发展,出现了“Kr?plin快速测头系统”,在此基础上,所有进一步的直至电子百分表都基于此。
这种坚定的扩张活动被二战结束时的苏联占领和战后的动荡所中断。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夜间,大雾天气下的征用,向西方的飞行以及重要的单个零件,结构图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目录的抢救决定了未来几年。1948年初,KH Stier在埃森的K. Lehmann教授和他在Schlüchtern的女son Ullrich Werckmeister找到了一位合伙人,以重建快速按钮生产。同年,Ruhrfeinmechanik GmbH成立于埃森,在Schlüchtern设有分公司,Ullrich Werckmeister和Adolf Stier接管了该公司,KroeplinGmbH于1950年7月成立,由两名股东,8名雇员和20,000马克的启动资金组成。 。
在埃森市,子午线指示器(陀螺罗盘)可用于采矿的地下定向,该子午线指示器的进一步开发是Dr.-Ing。专用于KH公牛。该公司在1952年汉诺威举行的**次战后贸易展览会上再次获得代表。传统策略-预期国内外市场技术需求发展的产品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
大量新的精密仪器,其测量精度得到了改进,这标志着该工厂的发展(从无到有),全球范围内扩展的客户网络,多个扩展的生产设施以及根据*新发现而设计的内部组织。
1973年A. Stier和1980年U. Werckmeister去世后,他的儿子Dipl.Wirtsch去世。Ing.Claus Werckmeister全权负责Kroeplin GmbH。该日期与第三代测量仪器“电子探针臂百分表”的开发有关。快速按钮中的微电子-这是一步,需要迄今为止公司百年历史的*大扩展。我们于1983年夏季迁入的新管理和生产大楼,为能够灵活,有效地响应全球客户由于未来技术而面临的要求创造了先决条件。
2011年,Dipl.Ing.Markus Deberle加盟管理层。此步骤可确保公司继续存在,并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员工以及对客户的责任。